CN
CN
研究中心丨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研究中心月刊第十四期 CCM Monthly Issue 14
July 03, 2025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研究中心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研究中心( CCM)由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FIRST)与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合作运营,围绕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等领域开展前瞻性的学术研究,并以政产学研融合创新的方式,提供教育培训、课题调研、企业咨询等社会服务,致力于打造以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业化智库平台。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研究中心月刊第十四期发布。本期将继续分享贸易宏观数据以及国内外最新商务政策,介绍菜鸟和Tiktok的出海动态,展示企业合规数据并分享相关案例。最后,本月独家案例将聚焦于华立集团的国际化探索,为企业出海带来思考。

The 14th issue of the "CCM Monthly Newsletter" has been released . This issue will continue to share macroeconomic trade data and the lates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olicies and introduce the overseas dynamics of Cainiao and Tiktok. Additionally, we will present the enterprise compliance data and share relevant cases. In the end, this month's exclusive case study will focus on the international exploration of Huali Group, providing insights for corporate globalization.




追踪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动态,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  本月导读  //


6月,俄乌战局升级,中东风险加剧,美债到期与关税谈判双重压力并存。世界正面临一系列潜在“变局”,这些变化可能对世界的工业、民生与经济造成深远冲击。在复杂环境中,我国外贸持续展现韧性与活力,多维度合作与政策举措同步推进,为全球经贸关系注入稳定动能。

在具体合作层面,多双边经贸互动持续深化。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于6月9日至10日在伦敦举行,双方就落实两国元首通话共识及日内瓦会谈成果达成原则性框架,为解决彼此经贸关切迈出新步伐。中方重申反对单边加征关税,敦促美方恪守多边规则,共同推动经贸关系可持续发展。

中非经贸合作同样在6月迎来重要进展,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于湖南举办,4700多家中非企业、机构参会。商务部持续落实“十大伙伴行动”,促进双边贸易,推动贸易投资一体化,提升中非基础设施合作水平。2024年北京峰会以来至2025年4月底,中国企业在非完成承包工程合同额达1376.7亿元人民币,同时通过进博会非洲农产品专区、“非洲好物网购季”等举措优化贸易结构,助力非洲优质产品对华出口。

从外贸整体态势看,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总值同比增长2.5%,出口增长7.2%,呈现“量质齐升”特点:一是“朋友圈”更加多元,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4.2%,对东盟、非洲分别增长9.1%、12.4%;二是“新动能”加快集聚,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六成,其中电动汽车、船舶等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速超18%;三是外贸主体充满活力,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7%,占整体进出口比重达57.1%,外资企业进出口连续4个月增长。商务部表示,将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与全球伙伴共促合作共赢。


//  要点速览  //


宏观数据

  • 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实现增长

  • 中非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东盟、欧盟、美国为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

  • 机电产品仍为我国出口主力

  • 外贸量质提升,优化了区域开放布局


商务政策

国际视野&国内热点


企业出海

  • 菜鸟加拿大第二座自营海外仓正式投入使用

  • TikTok在英国设立新办事处


企业合规专题

合规数据 & 合规动态


前沿案例

华立集团的跨国布局:从“产品出口”到“抱团出海”



//  宏观数据  //


01

5月份及2025前5月

我国货物贸易情况

据海关总署公布最新消息,我国5月当月进出口3.8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出口2.28万亿元,增长6.3%; 进口1.53万亿元,下降2.1%。贸易顺差7436亿元,同比增长26.8%。



据海关统计,2025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94万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出口10.67万亿元,同比增长7.2%;进口7.27万亿元,同比下降3.8%。



02

2025前5个月,

我国外贸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

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实现增长。前5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0.25万亿元,增长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7.1%,比去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外资企业进出口平稳向好,前5个月进出口总值5.21万亿元,增长2.3%,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29%,拉动同期我国整体进出口增长0.7个百分点。尤其在5月份,外资企业进出口1.11万亿元,增长4%,增速较前4个月加快2.2个百分点。



2

中非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东盟、欧盟、美国为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前5个月,我国对非洲国家进出口9632.1亿元,增长12.4%,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4%。以贸易总额算,东盟仍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为3.02万亿元,增长9.1%。欧盟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为2.30万亿元,增长2.9%。


3

机电产品仍为我国出口主力。前5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6.4万亿元,增长9.3%,占出口总值的60%。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5752.3亿元,增长3.9%;集成电路5264亿元,增长18.9%;汽车3513.7亿元,增长6.6%。


4

外贸量质提升,优化了区域开放布局。据统计,前5个月,中部地区进出口1.5万亿元,增长11.1%。其中,出口1万亿元,增长16.9%;进口4965.5亿元,增长1%。在中部崛起战略推动下,中部6省积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外贸发展潜力不断释放。前5个月,中部地区进出口增速高出全国整体8.6个百分点,占比提升0.6个百分点,达到8.3%。


*以上内容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  商务政策  //

01

国际商务政策资讯

1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延长对中国301条款关税的部分豁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6月1日宣布,延长对中国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方面的行为、政策及做法的301调查中的豁免期限。豁免期限原定于5月31日到期,现已延长至8月31日。中方此前多次向美方就301关税问题提出严正交涉。世贸组织早已裁决301关税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不仅严重破坏国际贸易秩序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也没有解决自身的贸易逆差和产业竞争力问题,还推高了美国进口商品价格,成本最终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

2

美国白宫宣布提高进口钢铝关税至50%。当地时间6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进口钢铁和铝及其衍生制品的关税从25%提高至50%,该关税政策自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6月4日凌晨00时01分起生效。美国从英国进口的钢铝关税仍将维持在25%。

3

美国:6月23日起对钢制家电加征关税。美国商务部宣布将自6月23日起对多种钢制家用电器加征关税,包括洗碗机、洗衣机和冰箱等“钢铁衍生产品”。据悉,对大多数国家设定50%的关税将影响这些钢铁制品的进口,可能导致消费价格上涨,行业利益相关者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此外,消息人士表示,美国计划将对稀土援引国防生产法案,特朗普稀土计划的时间表尚不清楚。

4

印度政府:符合条件企业允许以15%优惠关税进口电动汽车。6月2日,印度政府敲定新的电动汽车政策,允许企业以15%的优惠关税进口定价在3.5万美元以上的电动汽车,为期五年。企业需在印度投资4.86亿美元制造电动汽车,才允许以较低的关税进口电动汽车,每年最多可进口8000辆。企业需要在3年内实现25%的汽车本土化,在5年内实现50%的电动汽车本土化。

5

欧盟委员会计划全面禁止进口俄石油天然气。6月17日,欧盟委员会提出一项立法提案,欧盟将在2027年底前逐步淘汰直接或间接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天然气(PNG)和液化天然气(LNG),同时彻底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该提案将遵循共同决定的立法程序,预计将获得大多数成员国支持而正式生效。


*内容来源中国新闻网、央广网、第一财经、新浪财经、新华网


02

国内商务政策资讯

1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并作主旨发言。当地时间6月17日下午,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阿斯塔纳独立宫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我们要以更加进取的姿态和更加务实的举措加强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朝着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目标砥砺前行。峰会期间,习近平同中亚五国元首共同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峰会宣布签署共建“一带一路”、人员往来便利化、绿色矿产、贸易畅通、互联互通、工业、海关等领域12份合作文件。

2

中方对非全面实施零关税。6月11日,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在长沙举行,习近平主席致贺信并宣布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王毅提出中非深化合作五点倡议,并发布《长沙宣言》等成果文件。2025年前5月中非进出口达9630亿元,同比增长12.4%。

3

国家认监委在汽车领域部署开展强制性产品认证。国家认监委印发通知,在汽车领域部署开展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试点工作,支持和指导CCC认证检测机构加强国际化能力建设,为我国汽车出口补齐质量基础设施短板,服务汽车国际贸易。

4

商务部:进一步扩大开放,放宽外资市场准入。6月13日,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李詠箑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开放,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商务部将与有关部门一起落实好《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在云计算、生物技术、独资医院等领域加快开放试点;还将修订并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研究制定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政策。

5

商务部: 中国已依法批准一定数量的稀土相关物项出口许可合规申请。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6月12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充分考虑各国在民营领域的合理需求与关切,已依法批准一定数量的稀土相关物项出口许可合规申请,并将持续加强合规申请的审批工作。

6

商务部: 中方坚决反对欧盟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其医疗器械公共采购。针对欧盟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其医疗器械公共采购,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24日称,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敦促欧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并将采取措施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内容来源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新华财经客户端、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新华社


//  企业出海  //


菜鸟加拿大第二座自营海外仓正式投入使用

从菜鸟获悉,菜鸟加拿大第二座自营海外仓正式投入使用。由此,菜鸟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共布局13个海外仓,加速全球供应链仓网建设,为全球商家提供包含头程运输、海外仓储及末端派送的跨境一站式物流仓储解决方案。作为中国领先的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商,菜鸟近年来持续深耕北美市场,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本地化的仓储和配送服务。13个菜鸟海外仓分布在美国东部、西部、南部以及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地的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同时辐射高消费和高潜力消费市场。这些菜鸟自营海外仓,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本地仓储和本地服务,还能实现北美三国之间仓库的库存统一管理与调拨,进一步提升了菜鸟在北美地区的仓储能力和配送效率。


TikTok在英国设立新办事处

当地时间6月9日,TikTok宣布将在英国扩大投资,包括在伦敦设立新办事处、扩大业务规模并新增就业岗位。TikTok表示,英国员工今年将达3000人,新增500多个工作岗位。TikTok正在伦敦巴比肯新建办公室,预计于明年年初开放,占地面积将超过2022年在伦敦法灵顿开设的英国总部,这使其在英国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达到约1.4亿英镑(约合13.58亿元人民币)。英国是TikTok在欧洲的最大市场,今年第一季度,其在英国的平均活跃用户超过3000万。而TikTok在全球最大的市场是拥有1.7亿用户的美国,因为特朗普不断推迟让字节跳动与美区TikTok剥离的法案执行期限,TikTok在这里的命运一直悬而未决。


//  企业合规专题  //


5月份企业合规数据

据AML合规筛查数据统计,2025年5月全球共有638家企业被纳入合规风险清单。在风险名单来源方面,瑞士经济事务总局以355条位居榜首,远超其他来源,凸显了其在企业合规监管上的强势介入与严格把控。



在行业分布上,海外合规部门对中国制裁行业分布范围较广,受制裁企业主要集中在贸易、制造、运输和金融行业,贸易类占比最高,涉及能源和化工产品跨境流通。制造业以新材料和化工为主,技术敏感性强,部分或与军工供应链相关。金融业包含高风险支付机构,协助资金流动。



企业合规动态

意大利对DeepSeek展开反垄断调查

6月16日,意大利反垄断机构意大利竞争与市场管理局发布公告,决定对中国人工智能企业DeepSeek(深度求索)启动调查程序。意大利《米兰财经报》消息,意大利竞争与市场管理局在公告中指出,DeepSeek公司未能提供充分信息,以说明使用其人工智能模型所带来的风险。该公司有30天的时间提供补充材料。

意大利竞争与市场管理局此次调查特别关注的是人工智能技术中的“幻觉”现象,即生成不准确、误导性或凭空捏造的信息内容。公告指出,DeepSeek可能存在以下行为:未以足够清晰、直接且易于理解的方式告知用户,其人工智能模型可能产生技术术语中所称的“幻觉”现象。DeepSeek所提供的唯一警示,仅为一句简短的英文提示:“AI-generated, for reference only”(由人工智能生成,仅供参考)。但该提示位置不显眼,措辞也被认为“过于笼统”,不足以有效提醒用户可能面临的风险,亦未充分传达生成内容可能不准确的关键信息。公告进一步指出,缺乏清晰易懂的信息说明,可能导致用户产生“可以完全信赖生成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的错误认知。而这一信息缺口,并未通过DeepSeek网站上的其他说明文件或网页栏目得到弥补。

基于上述原因,意大利竞争与市场管理局认为DeepSeek违反了意大利《消费者法典》,并强调缺乏详细信息可能影响了用户的决策。该公司有30天时间提供相关补充信息,包括自平台上线至2025年3月1日期间使用其服务的意大利用户数量,以及公司结构的清晰描述等。


//  前沿案例  //


华立集团的跨国布局:

从“产品出口”到“抱团出海”




企业概况

华立集团(下称“华立”)始创于1970年,其前身可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余杭镇上的三家手工合作社——雨伞合作社、竹器合作社和扫帚合作社。经过多次重大转型,华立已成长为以医药大健康、智能电网、新材料为核心产业的跨国企业集团,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包括昆明制药、武汉健民、华媒控股,参股上市公司开创国际,全球员工超过10000人。2021-2023年及‌2024年第一季度‌,华立集团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2.24亿元、307.22亿元、244.93亿元、51.86亿元 。在海外业务方面,2024年昆明制药境外营收为1.40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1.67%;开创国际境外营收为12.66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54.68%;武汉健民境外资产为97.87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0.02% 。

作为浙江企业出海的先行者,华立的业务覆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及五大洲,并在海外布局“三大三小”境外工业园——即在泰国(面向东盟和南亚)、墨西哥(面向美洲)、北非(面向欧洲、中东、非洲)分别开发一个规模达到10平方公里左右的中国工业园;适时在越南、乌兹别克斯坦、乌干达再各开发一个3-5平方公里的小型特色工业园区。通过境外工业园模式的创新实践,华立为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表1:华立集团2021-2023年及‌ 2024年第一季度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表



战略演进:

从“出口”到“出海”

华立的国际化战略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早期华立与众多浙江制造企业一样,采取的是被动式出口策略——通过外贸公司代理销售电能表产品,主要目的是消化国内过剩产能。而2000年华立携40万元赴泰国建立首家海外工厂,标志着其国际化向“销地产(在销售所在地生产)”战略的重要转变,实现从“产品走出去”到“产业走出去”。徐根罗作为浙江企业华立集团派驻泰国的总经理,曾回忆道:“当时是摸着石头过河,连修缮工厂都得省吃俭用。”

华立的管理层深知,要想在泰国扎下根来,首要任务就是做好当地工厂的管理工作,提高工厂效率以降低成本,然后利用价格优势打开市场。徐根罗团队一字一句对母公司带来的技术资料进行了改编,把每一个工序的操作步骤、工序进行了详细界定,然后再翻译成泰文。另外,为了让泰国员工对工厂管理制度、生产纪律、绩效考核以及行为规范等等一目了然,华立泰国不遗余力将各项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落实到细枝末节。在激励机制上,徐根罗团队先采用包干制,然后变通为“计件制”,并经过政府劳动部门备案认可后实施。此外为了与泰国工人更好地沟通,华立泰国组织召开全员大会,让泰籍员工选出3名工人代表,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有问题商量着解决。仅用4年时间,电能表工厂就占据了泰国市场30%的份额。通过在目标市场建立完整的生产运营体系,有效规避了贸易壁垒,提升了市场响应速度。



模式创新:

产业园区平台化运营

2005年,华立投资开发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中国首批境外八大工业园之一)。园区占地12平方公里,吸引超180家企业入驻,中国投资额达45亿美元(占中国对泰制造业投资40%以上)。泰中罗勇确定了以产业运营思维为核心的招商策略,一方面以华立的国际化实践经验为亮点,现身说法吸引中资企业入驻;另一方面从中泰两国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国情以及产能合作的需求确定精准招商取向。即,一是契合区域导向,聚焦符合泰国及东盟经济发展、具区域市场潜力与全球辐射力的产业领域;二是重视资源互补性,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资源;三是围绕产业链延伸,布局带动上下游的产业发展;四是促进中国商品原产地多元化,主动融入世界经济舞台,规避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壁垒的产品。

2015年,华立复制成功经验,在墨西哥美墨边境建设北美华富山工业园。华立集团联手富通集团与墨西哥当地Santos家族三方合作开发,华立与富通占股80%。工业园的建立和发展体现了华立在跨国经营模式上的重要创新。这一平台化运营模式通过提供基础设施、政策对接、金融服务等系统化支持,显著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海外经营门槛,助力出海企业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董事长汪力成强调:“工业园让中国企业‘抱团出海’,共享资源、降低风险,形成集群竞争力。”



治理机制:

本土化与全球协同

华立在国际化进程中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治理体系。在组织架构方面,形成了总部战略管控与区域自主经营相结合的矩阵式管理;在人才策略上,推行员工队伍本土化,在泰国,工业园为当地创造了数万个就业岗位,员工收入增长达300-400%;在文化整合方面,园区带动了中文教育普及,北美华富山工业园所在的新莱昂州,州长也正号召州内超百所技工学校全部开设中文班并提供补贴。这种治理结构既保证了集团战略的一致性,又充分尊重了区域市场的差异性,为跨国经营提供了制度保障。

泰国副总理公开表示,泰中罗勇工业园在促进泰中两国经贸合作和友谊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泰中罗勇也获得了来自泰国政府的诸多优惠政策。例如,在投资之后的八年内,入园企业免缴企业所得税和进口机器关税;五年内,对外销的原材料免征关税;免税期过后五年,企业所得税减半。在基础设施和园区建设上也给予较大幅度优惠。此外,在外籍员工携带家属、购置土地所有权等方面给予国民待遇,园区内企业拥有自由汇出外汇的权利等。



结语

华立的实践为中国企业全球化提供了重要启示。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背景下,其经验表明:深度本土化是应对保护主义的有效策略;产业集群模式可以降低企业经营与政治风险;价值共享机制能够实现多方共赢。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华立模式有望进一步升级,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全球资源的更高效配置。其探索不仅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提供了参考,也为全球化理论的发展贡献了新的案例证据。


*本案例由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研究中心撰写,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研究中心享有复制权、修改权、发表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汇编权和翻译权。


(本文宏观数据部分来源于海关总署公布的详细数据以及海关报道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xwfb34/mtjj35/6092444/index.html,商务政策和企业出海部分来自官方发布以及网络资讯,案例部分根据相关论文以及媒体报道撰写。)


END




Chinese website redirect link:https://www.bj-first.org.cn/single/476.html

Recommended information